考古中的雕塑艺术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雕塑 > 考古中的雕塑艺术

  • 版 次:1
  • 页 数:310
  • 字 数:250000
  • 印刷时间:2009年04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7136460
作者:刘凤君 著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4月 
内容简介
在古代文物中,雕塑艺术品不但内容丰富、种类齐全、时代蝉联,而且质地坚硬、易于保存,是古代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考古学角度研究雕塑艺术,不仅能利用科学的手段了解雕塑的材质、年代、用途等,还能从时代变迁角度考察雕塑艺术的发展、演变。刘风君教授长期从事美术考古研究,是国内美术考古学科带头人。本书按照时代先后,用考古学方法,结合文献记载,对古代不同类型和不同时期发现的雕塑艺术品重点作了史学研究和艺术分析,图文互动,深入浅出,既富有学术创见,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知识性。
作者简介
刘凤君,山东蒙阴人,197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现为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历史学、艺术学、考古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术考古和艺术史教学研究与书法创作研究。 已出版《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考古学与雕塑艺术
目  录
考古学与中国雕塑艺术史研究
雕塑艺术技法的考古学研究
远古的美和爱之神——中国史前裸体女塑像分析
镌刻的文明进程——新石器时代与铜石并用时代的雕塑艺术
天工造就的美石,如醉如狂的情感——中国古代玉器审美
古之君子必佩玉——商周玉雕佩饰研究
帝国三军,雄风犹存——秦始皇陵兵马俑在世界古代雕塑史中的地位
凝固的民族灵魂——汉唐伏羲女娲画像艺术
佛非佛,神仙方术已融合——中国早期佛教雕塑艺术研究
天生奇石鬼斧功,昂首天外群像生——东汉魏晋陵墓神道石雕艺术
千古哲人,永恒妙谛——南北朝佛教的深入传播与佛像雕塑艺术的发展
东方神韵,世界佳作——青州地区北朝晚期石佛像与“青州风格”
北朝画像汉时源,孝感动天与时行——北朝陵墓石雕画像艺术的发展与源流
春蚕吐丝刀笔功,美在意外妙传神——隋唐陵墓石线雕画内容与艺术风格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考古学与中国雕塑艺术史研究
  在古代文物中,雕塑艺术不但内容丰富、种类齐全、时代蝉联,而且质地坚硬、易于保存,是古代物质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美术史研究的主要对象,而且也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考古学与雕塑艺术史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雕塑与绘画、建筑等同属美术范畴,具有史料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的双重性。目前对于它的研究与它本身在历史上所起过的作用很不相称,虽有时隶属于美术考古,但经常只是作为一部分次要内容偶被涉及。考古工作者和史学工作者多重视雕塑艺术的史料价值,美术工作者多用艺术欣赏的眼光看待它,真正从社会文化史角度作综合研究者甚少。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把考古学的研究与雕塑史的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使二者互相渗透、相互增益,真正成为社会文化史研究领域中的一门学科。正如英国考古学家格林·丹尼尔所说:“满身尘土的考古学家和艺术家之间的鸿沟并没有在日益加宽,它应该缩小,直至消灭。”
一些横向联系的考古学分支学科的出现,是考古学深入发展的表现。考古学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学科,与许多学科都有密切联系,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广泛研究,才能完成各项研究任务。考古学与雕塑艺术史研究也是考古学的分支,她将会为考古学的深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古代雕塑艺术主要是在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中发现的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可分为雕刻和捏塑两大部分。雕刻艺术主要有石雕、玉雕、砖雕、骨雕、木雕、竹雕、牙雕和金属雕铸等;捏塑艺术主要有泥塑、陶塑、瓷塑等。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所包含的内容题材非常广泛,刘开渠先生认为,雕塑艺术“有两种创作主流:一是以服务于封建统治和宗教为目的的;一是以描写社会生活及表现人的思想感情为内容。前者的作用是教人服从、崇拜、信仰,后者是有启发人向往社会生活和认识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效果。”史岩先生认为,雕塑艺术“大体归纳为工艺雕塑、建筑装饰、陵墓表饰、墓室雕刻、明器艺术、宗教造像、纪念雕塑以及民间雕塑等类。”蒙各位先生的指陈,我初步把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分为世俗雕塑和宗教雕塑两大部分。世俗雕塑先于宗教雕塑,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长河中,它自始至终占居着主导地位,计有工艺雕塑(主要指一些陈设、观赏、佩饰和作其它各种日常用途的木雕、玉雕、石雕、竹雕、牙雕、陶塑、泥塑、瓷塑和金属雕铸等)、建筑雕塑饰件、陵墓雕塑(主要指地面石雕、墓室建筑中的砖雕、石雕和专门供随葬用的雕塑偶像等,以及带有某些崇拜性质的纪念性雕塑等。宗教雕塑主要指后来的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雕塑艺术。
书摘插画
插图

 考古中的雕塑艺术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