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学科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药学 > 中国中医药学科史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8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4665713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 编著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编辑推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大体遵循了古代、近代、现当代的时间顺序和学科孕育、萌芽、建立和发展的逻辑顺序。系统全面,集结了本学科大多数专家的研究成果。

 

    中国学科史研究报告系列还包含:《中国海洋学学科史》《中国力学学科史》《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史》《中国中医药学科史》《中国图书馆学学科史》《中国地质学学科史》《中国古生物学学科史......

 

《有趣的科学》(平装全9册,DK*经典*热销的少儿科普丛书,荣获中国童书金奖,新闻出版总署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

《DK科普典藏·礼品套装》(星空 海洋 人体 恐龙全4册)

有趣的透视立体书 机械篇(全8册)》直观的机械透视感,通透的整体构造展现,每个分页即剖析一个独立的部件,更添加AR互动技术,手机平板等安卓系统就能展现3D立体的虚拟现实效果

中国古老文化寻踪(全七册)》 用影像探寻文化形态,以文字揭示内在价值,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的“活的基因”
檀岛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记》(签名本)(全三册)(附精美书签 植物旅行示意图)一套属于你的**。
征程 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中英对照)英国自然杂志倾力推荐图书,带你探索中国的“侏罗纪公园”! 
硅谷启示录》惊世狂潮 怦然心动(全2册)
爆笑科学漫画》物理探秘 化学妙想 环保超人(中英文双语版)(著名漫画家——缪印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阿诺 彭齐亚斯,鼎力推介)
轻松自降三高》(套装共3册)全图解、超简单、特实用——让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刷刷刷地降下来! 
生态文明决策者必读丛书--生态农场纪实
创新的启示——关于百年科技创新的若干思考》(荣膺第九届文津图书奖)
3D打印 打印未来

 

 
内容简介
中医药学科史是对中医药学科孕育、创立及发展全过程的概括。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第一篇为“古代中医药学科的形成”,研究时段为上古至1840年,正文共五章,附论一章。第二篇“近代中医药学科的构建”,研究时段为1840年至1949年,共五章,首先探讨了中医药学科构建的社会文化背景、接着着重论述了中医药教育、学术组织、期刊、医疗机构、各分支学科发展概况,最后描述了影响中医药学科转型的重要事件及相关重要人物的描述。第三篇“当代中医药学科的发展”,研究时段为1949年至今,共七章,从知识体系的科学化、学科架构的系统化、学科理论的独立、科研能力的提升、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国际交流的扩大等方面论述了当代中医药学科的蓬勃发展,探讨了支撑学科发展的学术团体、医疗、科研机构及媒体与出版机构,并回顾了影响学科发展的重要人物及事件。
作者简介
中华中医药学会是全国中医药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及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预防、康复、保健、生产、经营等单位自愿结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法人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中医药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纽带,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中医药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目  录
绪论
上编 古代中医药学科的形成
第一章 古代中医药学科形成的背景
第一节 中医药学科形成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中医药学科形成的社会条件
第三节 中医药学科形成的文化因素
第四节 中医药学科产生发展的外来因素
第二章 古代中医药学科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 中医药学科的属性、特点及范式
第三节 古代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地位与学科发展的关系
第三章 古代中医药学科的学术传承
第一节 师承教育
第二节 家族传承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4.学科的发展
  宋、金、元时期,政府对医学的重视,及战乱频繁的局势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接骨、金镞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宋代“太医局”设立“疮肿兼折疡科”,元代“太医院”十三科中分列“正骨科”和“金镞兼疮肿科”,都反映了政府对接骨、金镞科学的重视,对于接骨、金镞科学的发展十分重要。宋代宋慈的《洗冤集录》,对全身骨骼、关节结构的描述较为详细,同时还对人体各部位损伤的致伤原因、症状及检查方法进行了全面整理。宋代王怀隐等编纂的《太平圣惠方》中对骨折提出了“补筋骨,益精髓,通血脉”的治疗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圣济总录·折伤门》总结了宋代以前接骨、金镞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重视复位在接骨、金镞科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还记载了用刀、针、钩、镊等手术器械,对腹外伤疾病进行科学处理的方法。宋金元时期的医家们在多重外力的推动下,结合自身的临证经验,在接骨、金镞科学理论研究和疾病治疗方面有了可喜的进步。李东垣的《医学发明》对《内经》“肝藏血”的理论进行了发挥,提出“血者,皆肝之所主,恶血必归于肝,不问何经之伤,必留于胁下,盖肝主血故也”,并据此理论,创制具有疏肝活血逐瘀的名方“复元活血汤”,丰富了接骨、金镞科治疗学的内涵。元代李仲南《永类钤方·风损折伤》中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凡腰骨损断,先用门扉一片,放斜一头,令患人覆眠,以手捍止,下用三人拽伸,医以手按损处三时久”。此法取材简易、操作简捷、疗效确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此外还创制了用于缝合伤口的手术缝合针——曲针。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最早记载了治疗脊柱骨折的“悬吊复位法”,具体步骤为“凡锉脊骨,不可用手整顿,须用软绳从脚吊起,坠下身直,其骨便自然归窠。未直则未归窠,须要坠下,待其骨直归窠。然后用大桑皮一片,放在背皮上,杉树皮两三片,安在桑皮上,用软物缠夹定,莫令屈,用药治之”。该法虽然看似粗略,但对于操作规范的要求甚为严格,具有极强的科学价值。书中还记载了危氏创制的用于手术麻醉的“草乌散”,并对其组成、功用、剂量及注意事项都进行了详细介绍。

  ……

书摘插画
插图

 中国中医药学科史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