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学十讲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佛教文学十讲

  • 版 次:1
  • 页 数:290
  • 字 数:300000
  • 印刷时间:2014年02月01日
  • 开 本:大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1095951
作者:孙昌武 著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编辑推荐
  ★本书依据孙昌武先生2009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开设《佛教文学》课程时所用的讲义修订而成,表述生动,释例丰富,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的佛教文学入门读物。
  ★本书精心选取汉译佛经、中国僧团的文学创作、古代士大夫文学创作和民间俗文学创作四类作品,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佛教文学的思想内涵、艺术价值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进而揭示出佛教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成果与贡献。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具体作品为切入点,关注佛教文学在中国古代的创作、演变和传播,目的是初步探讨佛教文学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内的独特价值,进而启发人们思考佛教文化对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全书共分十讲,选取汉译佛经、中国僧团的文学创作、士大夫文学创作和民间俗文学创作四类作品,对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文学作品的具体类型包括:佛传、本生经、譬喻经、大乘经;诗僧创作、禅宗文献;俗曲辞和通俗诗、变文;古代文人诗、古典小说和戏曲。每讲正文后附有“作品释例”,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佛教文学作品片段,以方便读者对相关理论问题的理解,同时为读者欣赏佛教文学作品提供了具有典范意义的材料。
作者简介

  孙昌武,南开大学教授。曾任日本神户大学、韩国岭南大学客座教授,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外国人研究员。主攻隋唐五代文学、佛教文学。
  主要著作:《柳宗元传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8月;《唐代古文运动通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4月;《唐代文学与佛教》(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台湾谷风出版社1987年5月;《韩愈散文艺术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7月;《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台湾东华书局1989年12月;《中国佛教文化序说》,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2002年韩国岭南大学韩文版;《诗与禅》(论文集),台湾东大图书出版公司1994年8月;《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禅思与诗情》,中华书局1997年8月,2006年8月修订再版;《柳宗元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佛教文学知识讲解与阅读》,河北省佛学院2000年12月;《文坛佛影》,中华书局2001年9月;《游学集录》(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诗苑仙踪》,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中国佛教文化史》(全五册),中华书局2010年4月;《佛教:文化交流与融合》,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年9月。

目  录
开讲的话
第一讲 佛传
佛传是怎样结集成的?
佛传的性质和内容
马鸣的《佛所行赞》
汉译佛传对于中国文学的价值与意义
【作品释例】
《佛所行赞》(选二品)
《贤愚经》(选一品)

第二讲 本生经
“本生”的含义与本生经的结集
本生故事的结构、思想内容及其伦理意义
本生故事的艺术表现特点
前  言
  二○○九年下学期,我在香港中文大学讲学。在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开一门《佛教文学》课,在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开一门《道教文学》课。两门课都编写了讲义。前年六月,到北京开会,中华书局负责人顾青先生来酒店见面,说起这两种讲义,表示他们愿意出版。多年来,承中华历任主政者不弃,出了我不少书,包括著作、文集、整理点校的古籍,还有翻译的外国人论著。中华出书一向得严谨、认真的美誉,是我十分钦佩的。当时约定把两种讲义修订成“可读”的书,由他们出版。本书就是其中的一种。
  讲义原本是给研究生讲课作参考的,考证、引证较多,头绪比较纷杂,也不讲究文采。修订成书,期望做到雅俗共赏。所求的“雅”,就是要保持教学开课体例,知识尽可能准确,又比较全面和系统,即有所谓“学术性”;“俗”,则努力做到表述比较生动,避免枯燥、艰深,有所谓“可读性”。这样,修订中就把原来讲义里较多的考证材料、征引文字加以删削,文字尽可能地简明确切,并有点趣味。全书仍按讲义原貌,分成十讲;每一讲包括相关知识介绍和作品释例两部分;正文和释例的作品避免重复,并都加了简单注释,为方便阅读,注释文字括注在本文之下。拟定的目标是作成供广大读者层欣赏的读物,又可作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参考的入门书。这样的目标看似简单,实际相当高远,是否能够达到则有待读者评价了。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二讲本生经?本生故事的艺术表现特点
  中国自先秦时期已形成神话、传说和寓言创作的优良传统。但无论是行文体制,还是表现方法,中土这类作品与外来的本生相比都有重大差异。本生故事作为赞佛文学的一类,内容体现统一的思想内涵,形式上也有一定的程式,它们分开来是单个故事,合起来又成为一个整体。它们创造出寓言文学的一种类型,不论在宗教文学史上,还是在中国民间文学史和汉语翻译史上,都是极富艺术特色的创作成果。
  作为寓言文学的本生故事内容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表现对象开阔,人、动物、各类天神等等各种真实的与幻想的“人物”出现在同一个舞台上,在无限广阔、光怪陆离的背景中演绎出新颖奇异、生动活泼的故事。这种表现方式是与中国先秦寓言基本以人事为题材大不相同的。在佛教理念中,处在历劫轮回之中的各类有情之间本来没有界线,神通变化观念又赋予他们化身变形的能力。动物像人一样思维、行动,和人交往、对话;天神、夜叉等化作人的形象,参与人世活动,如此等等,所有善的、恶的各类有情活跃在统一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的命运遵循同样的原则,接受同样的果报。结集《本生经》就这样把佛法当做唯一正确的理念、规律来宣扬。值得称许的是,本生故事基本是把情节归结到善与恶的冲突,立意则在惩恶扬善,而其善恶观念基本又是与普世标准相合的。

 佛教文学十讲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