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中国人的思维批判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 鲁迅对中国人的思维批判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09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6043069
作者:张梦阳 著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09月 
编辑推荐

     张梦阳编著的《鲁迅对中国人的思维批判》内容介绍:鲁迅对于中国人来说,**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只有把这个问题探究透彻,才可能给予这位文化伟人以科学的历史定位,也才能从鲁迅经典中汲取*珍贵的精华,为现实服务。

 
目  录
引言
一、“立人”实质是立科学思维
二、鲁迅终生坚持对中国人的思维批判
  (一)《狂人日记》——改变中国人思维的文学起点
  (二)前期杂文中对中国人的思维批判
  (三)《阿Q正传》——对中国人形象的思维批判
  (四)“面子”——精神胜利法的来源
  (五)在中外比较中反省中国人的思维
  (六)深掘中国人传统思维定势形成的根源
  (七)归根结底是奴性在做怪
三、“悬想”——对科学思维的全面阐释
四、鲁迅的思维艺术
  (一)质疑思维
  (二)反向思维
  (三)侧向思维
  (四)曲线思维
  (五)转化思维
  (六)闲暇思维
  (七)发散思维
  (八)形象思维
  (九)逻辑思维
  (十)深度思维
  (十一)求实思维
五、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
六、超越鲁迅,实现中华民族的理性自觉
附录鲁迅学与20世纪中国的零维变革
一、鲁迅——20世纪中国思维变革的伟大推动者
二、20世纪中国鲁迅学的八个思维期
  (一)直觉思维期
  (二)图式思维期
  (三)规定思维前期
  (四)规定思维中期
  (五)规定思维后期
  (六)极端思维期
  (七)过渡思维期
三、中国鲁迅学开放思维期的主要方面及其局限
  (一)变惟圣思维为惟实思维
  (二)变趋同思维为求异思维
  (三)变单一思维为系统思维
  (四)变直线思维为多向思维
  (五)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立人”实质是立科学思维
    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的思想的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
    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
    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思想这神奇的力量并非来自肢体,而是来自头脑所独具的思维功能。瘫痪在轮椅上、只能用眨眼表达思想的宇宙学大师史蒂芬。霍金,就雄辩地证明了思维的伟大。
    诚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绪论中所说:  “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高的花朵”。思维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的属性和特征。作为人脑和人的高级神经系统属性的精神,是以人的思维活动为本源和原动力的。“人是能够思想的苇草。”面对同样的环境和对象,思维向路和思维方式不同,也就是想法不同,可能产生异差极大的心理状态和实践效果。例如同是处于困境,有人能够正视,分析主观与客观的优劣情况,正确对待,总结经验,以坚韧的意志、坚实的行动战胜困难,就可能化困境为顺利,变坏事为好事,从此走向成功与胜利;有人则可能悲观丧气,一蹶不振,彻底沉沦。人要实现精神的解放,境遇的改变,首先应该求得思维的开放,思维模式的转变,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而采取正确的行动。而要实现精神的自觉,就要求得思想的自由;实现精神的独立,就要求得思考的独特。
   如果把思维比喻为精神的发动机。发动机能源充足、型号先进,精神就可能天马行空,飞扬驰骋;发动机能源枯竭’、型号陈旧,精神就只能萎靡锢蔽,猥琐蜷缩。
 ……
  P5


 鲁迅对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