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的战争智慧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孙子的战争智慧

  • 版 次:1
  • 页 数:141
  • 字 数:120000
  • 印刷时间:2009年03月01日
  • 开 本:大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7425625
  • 丛书名:中华文化丛书
作者:钟少异 著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3月 
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问世于公元前6世纪末,它是中国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关于这部书及其作者孙子,中国明朝的军事著作家茅元仪(公元1594~约1644年)曾说过一句话:“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其中有这样的意思:早于孙子的军事思想,孙子进行了继承和总结;晚于孙子的军事家,都不能脱离或忽视孙子。他这句话还只是基于中国早期历史的一个评论。20世纪60年代,英国战略学家利德尔·哈特则从世界历史的宽广视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孙子兵法》是关于战争艺术的最早论述,就其对战争艺术论述的广泛性和对战争艺术的理解深度而言,到目前为止尚没有被超越。《孙子兵法》可说是集中了战争的核心智慧。在过去的军事思想家当中,只有克劳塞维茨可与之媲美。尽管克劳塞维茨的著述比《孙子兵法》晚了两千多年,但相比较而言,《孙子兵法》却更加切合时宜,更能跟上时代的变迁。孙子具有更明确的远见、更深入的洞察力、更持久的生命力。”
 2006年中国国家主席*访问美国时,曾将一部用中国丝绸印制的《孙子兵法》作为礼物送给布什总统。这件事当时受到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也进一步引起了世人对《孙子兵法》的兴趣。孙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孙子兵法》又是怎样一部书?他提出了哪些重要的军事理论?他对战争问题是怎样看的?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孙子的世界吧。
目  录
引言
孙子与《孙子兵法》
 孙子的时代及其生平
 《孙子兵法》的基本面貌
第一篇 《计》
 论慎战
 论主旨
 论政治因素
第二篇 《作战》
 论战争的危害
 论兵贵胜不贵久
第三篇 《谋攻》
 论全胜
 论知彼知己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篇 《计》
  论慎战
在《孙子兵法》中,孙子第一句话就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着人民的生和死、国家的存和亡,不可不慎重地研究。)
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家、思想家很早就认识到了战争的巨大破坏性,很早就出现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产生了战争控制的思想。
公元前719年,鲁国的大臣众仲曾提出:“战争就像火,不收敛就会把自己焚毁。”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又对汉语中代表军事的“武”字做了独特解释——止戈为武。戈是中国商周时代盛行的一种青铜兵器,中国古人常用“戈”泛指武器。所以这句话的含义是“军事就是为了制止兵器的使用”,用今天的理论术语可以表述为“军事的本质是制止战争”。早期汉字是一种象形表意系统,代表军事的“武”这个字由戈的抽象图形和人的一只脚的抽象图形组成,表示使用武器的行动;但单只人脚的抽象图形在汉字中又表示停止的意思,楚庄王就巧妙地利用了这一双关性,对“武(军事)”的意义做了独到的解释。这后来在中国成为一个广泛流传的典故。
此外,比孙子稍早的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话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兵器是不吉利的器械,而非高尚者的用具,贤明的统治者只在不得巳时才使用它。”
这些认识共同形成了中国自古以来对待战争的理性传统。
作为军事家的孙子深受这一传统影响,他不仅看到了战争的重要性,而且清醒地认识到了战争的巨大代价、战争的危险性和危害性。……

 孙子的战争智慧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