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人的粮食安全战略(国家发展战略丛书,“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社项目)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14亿人的粮食安全战略(国家发展战略丛书,“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社项目)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11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4702927
作者:韩俊 编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编辑推荐

  衣食足、仓廪实、天下安,这是亘古不变的社会规律。
  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粮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从全球粮食生产与消费的角度看,供求偏紧的态势难以在近期、中期改变。全球正在进入高粮价时代,粮食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大。

 
内容简介

  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农业发展战略布局必须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在粮食问题上,我们需要有选择性地利用世界农业资源和国际农产品市场。本书对国际粮食安全基本状况、国内粮食生产和供求基本情况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性思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相关保障措施。

作者简介
  韩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参加过党中央、国务院一些文件的起草工作。长期从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与他人合著《调查中国农村》、《中国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问题研究》、《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中国农民工战略问题研究》、《我国食物生产能力与供求平衡战略研究》等。多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发展研究奖、“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著作奖等。兼任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是第九届、第十届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

  陈洁,博士、研究员,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当代农史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农村综合发展、水产经济、草地管理、合作经济、农村财政等。曾主持和参加国际国内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百余篇。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的粮食安全
第一节 世界粮食供求关系将长期偏紧
第二节 中国的粮食安全目前得到足够保证
第三节 确保粮食安全的任务仍然艰巨
第四节 战略思路
第五节 关键问题
第六节 保障措施

第二章 粮食供求格局与粮食安全
第一节 粮食生产发展过程
第二节 粮食消费需求
第三节 粮食供求基本格局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二、科技教育支撑得到强化

  经过长期的努力探索,我国在中央、省、地、县、乡各个层次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开放以后,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并新建了一批农业科研机构,初步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涉农高校为主体的基础理论研究体系,以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涉农高等院校、涉农重点企业参与形成的关键技术研究体系,以区域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高等院校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同时,通过建设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种质资源圃等基地平台体系,为农业科技创新搭建了重要平台。据农业部门概算,我国已经共有农业科研人才27万人。种业的发展,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突出表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农作物品种普遍更换了6-7次,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6%。目前,我国有400多家种业科研机构,10多万名种业科技人才。我国经过长期探索,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建立了“四级农科网”,改革开放以后,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得到改革和完善。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基层农技推广机构10.96万个,农技推广人员71.3万人。农业科技教育的发展,极大支撑了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的发展。2010年,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已经达到了52%。

  三、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得到稳定

  农业的劳动对象都是有生命的,这就决定了农业不仅是一个再生产过程,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自然再生产过程。而自然再生产过程极为复杂,很难通过工序的标准化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最大化,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劳动者要对整个生产过程具有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悉心投入。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将劳动者与最终劳动成果直接紧密挂钩。人民公社体制下到处出现“磨洋工”的现象,就是因为核算层次过高,农民付出的劳动与劳动成果没有紧密联系。

  ……


 14亿人的粮食安全战略(国家发展战略丛书,“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社项目)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