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运动思潮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宗教改革运动思潮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340000
  • 印刷时间:2009年01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0474890
  • 丛书名:历史与思想研究译丛
作者:(英)阿利斯特.麦格拉思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阿利斯特·麦格拉思为牛津大学著名历史学教授。本书他以影响16世纪欧洲的人文主义、经院哲学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罗马天主教等其他宗教意识形态为背景,阐释了“因信称义”、“预定论”、“回到圣经”、“圣礼教义”、“教会教义”等基督教神学思想。
  作者以影响16世纪欧洲的人文主义、经院哲学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罗马天主教等其他宗教意识形态为背景,阐释了“因信称义”、“预定论”、“回到圣经”、“圣礼教义”、“教会教义”等基督教神学思想,比较了著名改教家路德、茨温利、梅兰希顿、布塞、加尔文在上述教义上的异同,软完整地勾勒出16世纪上半叶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风貌。
作者简介
阿利斯特·麦格拉思(Alister McGrath),当代杰出的福音派神学家和教育家,曾任英国牛津大学威克里夫学院历史神学教授、威克里夫学院院长;现任英国国王大学(Kin9’s College)神学、宗教与文化中心主任。著述甚丰,包括《基督教概论》、((基督教神学手册》、《历史神学
目  录
中文简体字版序
蔡序
陈序
原书序
如何使用本书
1 导论
改革的呼声
“宗教改革运动”的概念
信义宗的宗教改革运动
改革宗教会
极端的宗教改革运动(重洗派)
天主教的改革运动
印刷术的重要性
宗教改革运动的社会背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2 中世纪晚期宗教
中世纪晚期是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在近年的学术著作中,越来越多人强调要将宗教改革运动置于中世纪晚期的处境,并把对中世纪晚期、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研究成果,互相参照。这些领域的分割(例如,通过各自的大学讲座教席、期刊与学术团体),大大妨碍这种综合与落实的过程,但这过程对了解宗教改革运动的观念是极为重要的。在接下来的两章中,我们会仔细检讨在中世纪晚期欧洲两股最重要的思想力量:人文主义(humanism)与经院神学(scholastic theology)。本章处理的是中世纪晚期宗教的一些基本要点。
  民众宗教的增长
对于宗教改革运动背景的较旧研究,经常试图把中世纪晚期描绘为一个宗教没落的时代。这样,部分地反映了这些研究对15世纪抨击教会的文献采取的不加批判的态度。现代研究运用了较为可靠的标准,显示了恰恰相反的情况。从1450至1520年间,德意志地区正经历了民众宗教(popular religion)敬虔的显著增长。这点尤其清楚见于莫勒的专文《1500年间德意志的宗教虔诚》(Piety in Germany around 1500)。
  莫勒基于一系列的研究,证明从各方面最可能的客观标准看来,在宗教改革运动前夕的德意志地区,民众宗教出现了惊人的增长。从1450至1490年间,奥地利上层贵族所资助的弥撒数目持续增加,这在1490至1517年间 27达到顶点。宗教互助会的成立蔚然成风,目的是让互助会成员逝世之时,可以聘请教士为其举行弥撒。这些团体基本上是由穷人捐献而成立的。这种情况存在的本身,关乎死亡与永生的信仰——例如炼狱与圣徒代求的观念。单单在汉堡一地,在宗教改革运动前夕,就有99个这样的互助会,大多数更是在1450年之后才成立的。兴建教会的工程,在15世纪后期十分蓬勃,正如朝圣与收集不同圣物的时尚一样。15世纪被形容为“神秘主义文学膨胀的时期”[奥伯曼(Heiko A.Oberman)],反映了民间对宗教兴趣的增加。正是这种民间对宗教的兴趣,引致对建制教会的批判,指其不能尽上其应有的责任。这种批判在以前的研究中,被说成是宗教衰落的证据,但这实际上却是指向宗教的兴盛。有趣的是,这些宗教敬虔的兴盛,似乎大部分局限于平信徒会众;当时的圣职人员没有显示出任何属灵更新的征兆。整个境况预备了反教权主义(anti—clericalism)的兴起,圣职人员则被视为只是利用此种对宗教的新兴兴趣,而不是培养之。
  反教权主义的兴起
书摘插画
插图

 宗教改革运动思潮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